土卫六(Titan, 泰坦)简介
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,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拥有浓厚大气的卫星。除地球外,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表面存在液态物质的天体,其表面有由甲烷和乙烷等液态碳氢化合物构成的云、雨、河流、湖泊和海洋。

图片来源:Titan passes in front of Saturn in this image from NASA's Cassini spacecraft. NASA/JPL-Caltech/Space Science Institute.
基本概况
土卫六是一个被金色朦胧大气完全遮蔽的冰冷世界,其体积在太阳系所有卫星中排名第二,仅比木星的卫星盖尼米德小约2%。它比地球的卫星月球大,甚至比水星还大一些 。土卫六的大气主要由氮气(约95%)和甲烷(约5%)组成,并存在类似地球的液态循环(液态甲烷和乙烷从云中降下,流过地表,形成湖泊和海洋,再蒸发返回大气)。
发现与命名
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·惠更斯于1655年3月25日发现了土卫六,最初称之为“Luna Saturni”(拉丁语意为“土星之月”),后由天文学家约翰·赫歇尔命名为“泰坦”(源自希腊神话)。
潜在生命迹象
土卫六大气中的甲烷来源尚不明确,科学家推测可能是通过冰火山活动(释放冰水而非熔岩)或其他未知过程补充。卡西尼号探测器的重力测量及2005年欧洲空间局惠更斯探测器在降落过程中测得的无线电信号,均强烈表明土卫六地下存在由液态水(可能混有盐和氨)构成的全球性海洋。此外,土卫六表面的液态甲烷和乙烷环境也可能为生命提供栖息地,尽管那里的生命形式可能与地球生命截然不同。
物理特征
土卫六半径约2575公里,比月球宽约50%,距土星约120万公里,而土星距太阳约14亿公里(约9.5个天文单位)。阳光到达土卫六需约80分钟,且因距离遥远,土星和土卫六处的阳光强度仅为地球的1%。
轨道与季节
土卫六绕土星公转周期约为15天22小时,且与土星处于潮汐锁定状态(即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土星)。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9个地球年,其自转轴倾斜导致季节变化,每个季节持续超过7个地球年;因土卫六轨道接近土星赤道面,其季节变化与土星同步,即一个 “土卫六年” 也为29个地球年。
内部结构
根据卡西尼-惠更斯任务数据推测,土卫六内部可能由五层构成:最内层为直径约4000公里的岩石核心(含水硅酸盐);外覆高压冰(冰VI型);再外为含盐液态水层;最外层为水冰外壳,表面覆盖有机分子形成的沙粒和液体。

图片来源:NASA.
形成与演化
土卫六的大气氮同位素比与奥尔特云彗星相似,表明其构成物质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原始太阳星云(而非土星形成时的较暖物质盘)。
表面特征
土卫六表面是太阳系中最类似地球的地方之一(尽管温度极低,约-179°C),水冰在此相当于岩石。表面由液态甲烷和乙烷雕刻出河流渠道和湖泊,广泛分布着由暗色碳氢化合物颗粒组成的沙丘(类似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沙丘)。其表面相对年轻,撞击坑稀少,类似地球的侵蚀和构造活动(如冰壳运动)持续重塑其表面。
大气特征
土卫六是太阳系唯一拥有浓厚大气的卫星,表面气压比地球高约60%(相当于地球水下约15米处的压力),大气层高度达600公里。高层大气中,甲烷和氮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土星磁场高能粒子作用下分解并重组,形成有机化学物质(含碳、氢、氮、氧等),产生橙色烟雾(类似烟雾),部分重碳化合物沉降至地表形成沙丘,甲烷则凝结成云并偶尔形成甲烷雨。